(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江珊
4月18日,记者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获悉,该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团队日前在生态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工作,探究全球范围内生态恢复是否促进被恢复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个体适合度和种群应对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然而,人为活动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生境丧失,已导致全球许多野生植物面临遗传多样性丧失。
当前,生态恢复作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恢复。
生态恢复是否有效提升了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仍待进一步研究。
为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研究团队建立了全球生态恢复种群、参考种群和退化种群的遗传变异数据库,通过比较被恢复植物种群与参照或退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探索植物特性、恢复策略和恢复时间对植物遗传多样性恢复效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与参照和退化种群相比,生态恢复并未显著提高被恢复植物遗传多样性。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被动恢复、直接播种和多种源混合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被恢复植物遗传多样性。
上述研究团队成员、魏新增研究员介绍,被恢复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参照种群,但与退化种群相当。木本而非草本植物、森林而非草地生态系统的被恢复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参照种群。被动而非主动恢复、直接播种而非活体种植、多种源混合而非单种源可以显著提高被恢复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当恢复时间小于50年时,被恢复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参照种群,而当恢复时间大于等于50年时,被恢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参照种群相当。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呼吁,在未来涉及植物的生态恢复中,应该将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恢复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
标签:
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