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点丨名家这样谈读书

2023-04-19 04:06:39 来源:东方资讯

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

名家这样谈读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读书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读书?如何读书?作家鲁迅,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作家、翻译家杨绛,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叶嘉莹这样说——

鲁迅: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叶圣陶:书为你自己用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青年应当抱而且必须抱的是第二种态度。要知道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许多手段之一……这点意见虽然浅薄,对于被围在闹嚷嚷的读书声中的青年却是有用的。

王蒙:读书需趁早

趁着童年、少年的这段时期,多读书。时至今日,很多的书,我都是儿童时期阅读的,无论是《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还是《道德经》《庄子》等。

要“加码”读书,要“超前”读书。这个说法可能和某些人所提倡的循序渐进不完全一样。因为,我在特别年轻的时候,甚至是后来,都有一个习惯,即若这本书我能懂30%—40%的话,就一定要去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直到读完了以后,大概就能懂50%或60%了。如果我已经有这样的理解程度了,待回头再来翻翻的话,差不多80%至90%,甚至于100%都能读懂了。

杨绛:每本书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

每本书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多个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别说些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

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但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

叶嘉莹:以传统感发生命

小时候,长辈在家里教我读传统经典,第一本书是《论语》。长辈教我时并不侧重字句训诂,而着重教我做人的道理,并注重背诵。我在此后的人生中遇到困惑或苦难时,常常会有一两句《论语》中的话闪现出来。

随着年龄增长,对传统经典的学习会逐渐深入。名篇巨作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情感、修养、志意,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将这些与自己的人生融汇在一起,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所在。

来源:微言教育公众号、人民网教育频道

□链接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现已正式上线。平台一期重点围绕青少年读书空间、老年读书社区组织建设,同时向用户推荐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优质资源平台。

青少年读书空间设“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四个栏目,提供电子书、导读、书评、读书心得等相关内容。老年读书社区提供贴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读书资源,努力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更好条件。

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包括语言国情、发展演变、经典传承、语博书屋、语博学堂、语言智能、主题展览7个主体板块,集聚优质语言文化资源,开展语言文化品牌活动,支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学习研究,开辟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新窗口。中国数字科技馆集成和分享优质科普资源,提供场景式、沉浸式科学教育体验,助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学生科学兴趣,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标签:

滚动